(DBS)深部腦刺激手術
治療新知
手術相關
術前評估
儀器設備
相關影音
臨床服務
巴金森病
肌張力不全
原發性顫抖
癲癇
研究整合
正在進行中之研究
過去計畫研究
論文發表
治療團隊
友善連結
常見問與答(Q&A)
-06新聞- 神經調控治療 頑固型癲癇有新解
2017-08-30 23:36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癲癇是大腦神經細胞不自主放電引起,發作時伴隨全身性痙攣、抽搐,以及意識障礙、昏厥等症狀,讓患者飽受身心煎熬。
全台灣約有逾20萬人罹患癲癇,其中約五分之一屬於藥物控制不佳的頑固型癲癇。這些患者除了藥物控制及少數病患接受神經外科腦部顳葉內側切除術,經由神經外科醫師施行的神經調控治療、包含迷走神經刺激術及深層腦部刺激術,是治療頑固型癲癇病人最新而有效的療法。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聖皇表示,因為癲癇症狀突發且不可預期,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求學、就業及社交活動等。癲癇病患除了身體因疾病備受煎熬外,在心理上也會承受許多壓力,因為背負著「不知道何時會發作」的擔心,更擔心病症發作後會遭到他人的異樣眼光與歧視。
針對頑固型癲癇,除了少數病患可接受傳統的顳葉內側切除術外,現今神經外科發展也讓癲癇手術治療多了新選擇─神經調控手術:包括迷走神經刺激術及腦部深層刺激術。也就是將電極晶片植入視丘的前核或將線圈圈在左側頸部的迷走神經,以適當電流刺激,調節病患腦內不正常的電生理活動,來改善癲癇症狀。
一名7歲小女孩得了腦膜炎,導致癲癇與「肌張力不全症」,肢體出現扭曲姿勢及動作,父母從南部轉到花蓮慈濟求診,經神經團隊評估後,進行深層腦部刺激術,術後已10多年,現在的她就跟平常人一樣。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新源表示,腦部深層刺激術用在巴金森病的治療已經非常成熟,近幾年也成為治療頑固型癲癇重要的方法。經由「深層腦部刺激術」,可減少5成以上癲癇發作,但健保無給付,需自行負擔器材費用110-140萬元,儘管這是花費較高的治療方式,卻能有效減少發作頻率及強度,有效改善生活品質。
陳新源呼籲,頑固型癲癇患者一定要儘早評估手術治療(包含顳葉切除術、迷走神經刺激術及深層腦部刺激術)的可能性。及早把癲癇症狀控制好,以避免因頻繁發作產生的併發症及共病症。
相關連結:
聯合新聞網
世界日報2017.09.06
2017/08/30
癲癇
在 -06新聞- 分類之資訊
以聚焦超音波治療巴金森病的效果
巴金森氏症病人植入「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導線之組件,自108年8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
身體像被按下了「慢動作」 巴金森病險毀了他的青春
巴金森氏症 讓阿嬤的笑容不見了
腸胃道細菌影響巴金森?
解開身體枷鎖 DBS治療肌張力障礙
癲癇 之分類
-06新聞-
2016 © Tzuchi Parkins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