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深部腦刺激手術
治療新知
手術相關
術前評估
儀器設備
相關影音
臨床服務
巴金森病
肌張力不全
原發性顫抖
癲癇
研究整合
正在進行中之研究
過去計畫研究
論文發表
治療團隊
友善連結
常見問與答(Q&A)
花蓮慈濟醫院 功能神經外科 網頁連結
花蓮慈濟醫院 神經功能科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台灣,社會上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人們對生活品質之要求已不再滿足於現狀,病患之人權更是如此,除了要活得更好,更要活得有功能。有鑒於此,本院於2003年8月成立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並在2004年7月成立神經功能科擴展業務,期盼能以跨科部任務編組之方式,整合神經內、外科、麻醉、復健、影像、核醫、精神等各科之資源,提供「一次購足」(one stop shopping)之概念,服務病患免除奔波之苦。
在1996年,林欣榮教授開始在進行國內首例之胚胎腦細胞移植來治療巴金森病時,國內之民眾,包括醫護人員們對巴金森病都還不甚瞭解,更遑論及如何才是最好之照顧及治療。1960年代,左多巴胺(levodopa)問世之後獨領風騷至今,仍是最有效之治療藥物,只是它的副作用,刺激了許多之新藥研發,如多巴胺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及酵素抑制劑(COMT inhibitor)等。1980年代影像科技之快速發展讓立體定位之腦部手術又重新站上了舞台。1990年代微侵犯之深部腦刺激術逐漸的取代了燒灼術,而在2000年代成為手術治療之主流。2002年林教授來到花蓮慈院後,便積極整合資源,期盼能結合臨床之藥物、深部腦刺激術、復健及社工輔導等全方位之照顧,改善巴金森病患者及其照顧者之生活品質。
2003年8月成立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以來,詳細的為1000餘位巴金森病友完成了評估、診斷及輔導,並持續追蹤與治療。亦成功的完成208人之深部腦刺激術。期間有國內外醫學中心38所之82人次醫護人員到院參訪,亦協助國內外八家醫學中心完成其首例之深部腦刺激術。此外,敝中心14年內之臨床試驗有36件,研究計畫98件,研究論文291件,其中253件為SCI,與巴金森病相關之論文共有61件。
展望未來,服務面之加強與延伸,緊密之院際與國際間之合作,踏實的臨床研究,仍將成為我們不斷學習的課題。
目前,巴金森氏症之治療與研究仍是本中心之主要業務。在診斷上我們除了依據英國腦組織庫(UK Brain Bank)所訂之標準外,亦參考了世界動作障礙學會在1992、1999及2002年所作之建議,提供病患完善之檢查。其中更包括了Parkin基因檢查、單光子及正子造影等功能性影像檢查。在治療上,除了完備之藥物外,亦有語音、復健及精神方面之治療。在外科手術治療方面,除了傳統之有框式立體定位手術外,亦引進了全導航無框式立體定位手術之技術,俾使患者能在最舒適之情況下得到最好的照顧。
2017/08/01
友善連結
在 友善連結 之最新資訊
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
2016 © Tzuchi Parkins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